2018年以来,开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省局及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年”活动为主线,以“放管服”改革为动力,深入开展食品相关产品质量提升,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维护质量安全和提升质量水平。现将2018年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推动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工作
按照国家总局和省局积极推进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要求,全面试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全面推行“一企一证”,逐步实现“一证一号”。2018年11月10日起,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实行告知承诺改革,企业只需提交《全国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单》、《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书》和产品检验合格报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过网络或窗口等方式接受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对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的,当场办理审批;经形式审查合格的,网上推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电子证书到企业,企业可以自行打印;或者可以在窗口领取证书。经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不予受理,并在网上推送或窗口出具《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或《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在简化审批程序的同时,严把生产源头质量安全准入关,严格按照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不予许可或撤销许可。目前我市共有食品相关生产获证企业19家,其中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18家,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企业1家。
二、积极开展食品相关产品质量提升
召开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培训会,组织全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各县区局监管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集中宣贯,聘请专家对产品细则、标准进行了解读,现场为企业普及了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知识,明确质量第一人的主体责任,积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不断强化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安全是底限的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以此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组织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按照法律法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和细则的要求开展自查,排查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和时限,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多措并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是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封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在国家及省监督抽查中继续保持产品合格率100%。
一是建立长效制度。制定印发了《日博体育在线:切实做好产品质量日常监督工作的通知》对五大类177种产品进行分级分类进行监管,对食品相关产品进行重点监管,建立企业档案、制定监管措施、明确监管重点。
二是建立月巡查工作工作制度。2015年9月我局就制定了《开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巡查方案》,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获证企业进行定期巡查,各县区局对辖区内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通过加强日常巡查、监督检查等方式督促企业持续保持生产许可获证条件。抓住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大多由原辅材料不符合要求导致的特点,将企业原辅材料的检查作为现场检查的关键环节,严禁企业使用回收原料生产食品相关产品,使用的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通过抓好原料控制这一关键环节,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风险。
三是建立食品相关产品企业档案。实行一企一档,对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积极采取帮扶措施并责令改正及时消除隐患,引导企业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强化关键风险点控制,确保质量安全。
四是开展专项整治。开展产品质量隐患排查工作,对涉及民生的塑料管材管件、水泥、建筑防水卷材、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电线电缆、人造板、钢筋、化肥、食品相关产品、汽车配件等10类重点产品进行了隐患排查工作。此次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排查出隐患5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5份。
五是积极开展产品质量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全市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微信群,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及时发布和获取产品质量风险信息,探索建立风险信息监测点,加强风险数据采集,从学校、医院、社区、乡镇、检验机构、行业协会等各个渠道广泛获取风险信息来源,积极完善我市风险监控专家库,加强风险分析评估,积极开展风险预警,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快速风险处置机制。积极实施风险资源共享,与兄弟部门建立合作,构建风险快速预警体系和联动处置机制。力争避免出现辖区内区域性、行业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力争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开展以食品相关产品为重点的消费品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确保消费品质量安全。积极推动产品全面质量监管工作,坚持放管结合,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坚持严字当头,形成全链条监管体系;坚持协同联动,建立全方位监管机制;坚持群防群治,构建全社会共治格局。